跳到主要內容區

::: 回首頁網站導覽網站管理 

臺東縣福原國小

:::
:::

校史沿革

壹、學校發展背景簡述:

民初本鄉尚為荒涼偏僻地區,居民大都為山胞。後來漸有定居開墾,以農耕為生,遂成一村落,即名之曰:「新開園」(今之錦園村)。

日人為便於統治本省同胞,在各地普設學校推行日語,故在「新開園」村落裡,  建一簡陋茅屋,作為校舍,設置學校,經臺東廳長核准創立「新開園公學校」為本校之創始,時為大正二年(民國二年)四月一日,四年制,主要為推行日語而已。

大正三年(民國三年)四月十八日,依據臺灣總督府公布之「蕃人公學校規則」規定,校名改稱「新開園蕃人公學校」。

大正十一年(民國十一年)四月一日,臺灣總督府公布實施「臺灣公立公學校規則」,同時廢止「蕃人公學校規則」,本校改稱「臺灣公立臺東廳新開園公學校」,並將「蕃人」二字廢除。除了推行日語外,課程增加:算術、修身、博物、史地等,學校略具規模。

大正十二年(民國十二年),延長為六個學年制。

昭和元年(民國十五年),自東花鐵路開通後,池上(現之福原村)交通較「新園」便利,地方亦逐漸繁榮。日人更在池上設立「庄役場」(現之鄉公所)、警察衙門(現之警察分駐所)等。

昭和十一年(民國二十五年)四月一日,日人遂把原在新開園之公學校,遷來 現址【當時的池上村】。

昭和十二年(民國二十六年)十月,校名改為「臺灣公立臺東廳池上公學校」。

  當時有校舍一棟七間,學生數約三百人,平地人與山地同胞,約各占一半。

昭和十六年(民國三十年)三月二十五日,臺灣總督府公布「國民教育令」,將全臺之公學校及小學校一律改稱「國民學校」,因此,本校校名改為「臺灣公立臺東廳池上國民學校」;四月一日,設立萬安分教場。

昭和十七年(民國三十一年),設立高等科。

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,政府鑒於「池上」、「萬安」位於同一轄區,為便於區別校名,遂把「池上」國民學校,改為今名之「福原」國民學校。

民國三十五年九月一日,萬安分校獨立為萬安國民學校。

民國五十年九月一日,本校奉令指辦社會中心學校。

民國五十二年十月一日,本校奉令指定為臺東縣重點輔導國民學校。

本校自臺灣光復後,經歷任校長慘澹經營,規模宏偉,校譽輝煌。學生數曾於五十三學年度,達一千七百六十八人;學校班級數,曾於五十六學年度,達三十五班。

民國五十三年起,政府推行家庭計畫奏效,六十五年之後,學生數少於一千五百人;七十六年之後,學生數少於一千人。

近年來,學區人口外流,生育率下降,學生數遽減,現今每個年級僅維持二至 一班,學生數已跌破三百人。

 

 

貳、學校重要沿革: 

 

本校設立於大正二年(民國二年)四月一日,名為「新開園公學校」,四年制,校址在新開園,即今之錦園村,校長平石正良,由里壟公學校校長兼任。

大正三年(民國二年)四月十八日,校名改稱「新開園蕃人公學校」。

大正五年(民國五年)四月,共有四班。

大正十一年(民國十一年)四月一日,日人把原有的「新開園蕃人公學校」,易名為「新開園公學校」。

大正十二年(民國十二年),延長為六個學年制。

昭和二年(民國十六年)四月一日,修業年限規定為六學級。

昭和三年(民國十七年)開始有六班。

昭和七年(民國二十一年)時,有班級數六班,職員六名。

昭和十一年(民國二十五年)四月一日,本校由新開園遷建於現址。

昭和十二年(民國二十六年)十月,校名改為「池上公學校」。

昭和十六年(民國三十年)三月二十五日,名改為「池上國民學校」。

昭和十六年(民國三十年)四月一日,設置萬安分教場(分校)。

昭和十七年(民國三十一年),設立高等科。

光復後於:

    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,改校名為「福原國民學校」。

    民國三十五年九月一日,萬安分校獨立為「萬安國民學校」。

    民國四十七年九月一日成立大坡分班;四十九年九月一日升為分校;五十三年九月一日獨立為大坡國民學校,派本校教師林東星為首任校長,著手籌建。

本校於:四十四學年度起,班名由原甲乙丙,改為以忠孝仁愛之八德為班名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五十年九月一日,被指定為社會中心學校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五十二年十月一日,奉令指定為重點輔導國民學校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五十七年實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,改校名為「福原國民小學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六十年被指定為美勞科重點學校。

本校於七十八年十月一日,開辦營養午餐,推行營養午餐教育。

本校於八十年九月一日,開辦附設成人補校業務。

本校於九十年十月二日,開辦臺東縣社區大學池上教學中心。

本校於九十年十月二十六日,開辦成人教育識字班,重點為外籍新娘。

本校於九十一年三月三十一日,舉行慶祝創校90週年校慶典禮

*本校於九十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經臺東縣政府核准設立「財團法人福原國民小學文教基金會」,創會及首任董事長梁正賢先生接任後,開始運作。

本校於九十二年度起,申辦「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推動客語生活學校計畫」,並辦第二屆(九十五年)、第五屆(九十八年)、第七屆(一○○年)客語生活學校成果觀摩賽東區初賽活動。

本校於九十五年八月一日,增設「資源班」一班。

本校於九十八年二月九日起,開辦池上鄉樂齡資源學習中心,服務銀髮族群,至九十九年七月三十日止停辦。

本校於九十九年三月十五日,爭取財團法人臺灣閱讀文化基金會,設置「愛的書庫」,提供本縣各國中小學教師借書,推廣閱讀教學工作,造福學子。

本校於一○○年四月二十日,榮獲教育部100年度閱讀磐石學校獎,四月二十六日,黃縣長健庭蒞校頒贈閱讀磐石學校獎獎牌。

本校於一○一年五月二日承接國立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,臺東縣偏遠學校科學行動實驗站活動。

一○一年九月十七日,辦理校舍重建工程動土奠基典禮,總工程預算經費伍仟壹佰捌拾陸萬捌仟元整,決標金額肆仟柒佰捌拾萬元整。

本校於一○二年三月二十五至三十日,辦理慶祝創校100週年校慶活動週,三月三十日舉行慶祝創校100週年校友回娘家系列活動,內容有:代相傳、義工團戲劇表演、全校師生大玩藝場表演、表揚熱心校友、慶生活動、百桌餐會、老照片展等系列活動。

一○三年三月十三日新校舍完工,舉行落成典禮。

一○五年二月十五日幼兒園教室興建工程,於同年12月28日完工。

一○五年三月二十九日老師宿舍耐震補強工程完工。

一○五年五月二十三日西、北側校舍耐震補強工程完工。

一○五年五月二十三日中正堂耐震補強工程完工。

本校於一○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舉行公共藝術揭牌儀式。學校自2012年打掉舊大樓重建後,成為開放式校園,遲無校名標誌,經駐校藝術家及學生共同發想創作出結合校名的公共藝術作品「幸福原點」,成為學校的重要門面。

本校於一○八年八月一日,增設「美術班」一班。